今天想写一写国产剧《凡人歌》,我平时很少看国产剧,这部剧也是一个巧合,国庆在老家的时候没事干,想随便播一个剧当背景来着,没想到看着看着看进去了。
实际上这部剧与我的价值观不太符合,里面充斥着父权架构,社会刻板印象等等,但耐不住它太真实,演员演技太好,生活细节淋漓尽致,不得不看进去。它演出了现实中职场存在的困难,女性在生活和职场中的困境,家庭摇摆的状态,年轻人感情的状况等等,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人设,都代表了不同的人,但另一方面,塑造的每一个人物特点都很明显且富有代表性,甚至有一点点“刻意”。
我想先说一下那隽和李晓悦这一对情侣,因为这是在年龄,心态上和我以及很多年轻人最有共鸣的人物。那隽的特点是:卷,非常卷,我都怀疑这是编剧故意给这个角色的名字起了个”卷“的同音字,除此之外,还非常有规划,有头脑,又是典型的高材生,同时呢,容易焦虑,内耗,甚至有点自卑,以及他那种一刻也不能停歇的状态,用他哥的话说就是,从小穷怕了。当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,肤浅,循规蹈矩,把刻板印象当做普世价值。
多说一句那隽的演员张哲华,我知道他是因为看了综艺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,对于我的刻板印象,我感觉演喜剧的人可能就会一直演喜剧,所以我完全没想到他演这种都市剧也可以演的这么好,如果不是因为我知道他,我可能会以为他就是专业演电视剧的演员。
而李晓悦就是他的反面,也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状态,厌恶加班,工作做个差不多就行,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钱够花就行,让自己开心过的舒服才是最重要,有时候对升职加薪这种事情没多大欲望,躺平了又没完全躺平。那隽自己认为,两个人刚好互补,也许是真的互补,但那隽错在他不该以他的标准去要求李晓悦,这导致了关系的不对等,也导致了最后的分手。
我之所以感觉有共鸣,是因为我觉得我是这两个人的结合,在我刚工作的那几年,我跟那隽一样非常的卷,并且反人类的认为,这样才是对的,我毫无怨言,充满冲劲,但到了近几年,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,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,我倒不是想躺平,而是我认为做好一件事并不一定非要用卷才能做到,勤奋和卷还是有区别的,不然只会给自己徒增压力。与李晓悦比较像的方面是,我对于个人权益的意识大大增大,对工作平衡,心态健康的追求和认知也在变多,所以最终心理上像是结合了那隽的工作态度,但又执行李晓悦的生活态度,但是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,甚至很多时候很拧巴,很内耗。
而男主女主的那伟和沈琳,则是更典型印象的中年人的困境,企业高管被辞退的焦虑,曾经的 HR 总监几年不工作重新回到职场的焦虑,这都是这对夫妻所表现出来的,而对于男主那伟来说,基本上从被辞退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,创业接不到活,好不容易接到个大活还出现了意外,面对朋友的去世,创业失败,不得不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然后搬到更偏远的燕郊,然后又进入了一段自暴自弃堕落的状态。这听起来就是一个中产陨落的故事,其实也是近几年社会上一直在烘托的 35 岁以上的人容易被优化,找不到工作的焦虑。而在那伟自甘堕落的这段时间里,是沈琳撑住了家。
我生活中并不太认识什么中产,所以对剧里所演绎的东西也都是听说,也没有到能共鸣的年纪,但除此之外,我还是觉得确确实实生活就是这样,它依旧很真实,很能触动人心,在他们搬离自己的家后经历的那些困境,其实可能每天都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,大家也都是这样慢慢熬过来。所以这也是我觉得这也是这部剧好看的原因,真实的生活细节被演技好的演员所演绎。
对于沈磊这一对,是我最无法感同身受的,但却非常理解,也觉得非常正常,沈磊做出了一些普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决定,谢美蓝像大多数人一样,对自己追求和要求的东西发生改变,追求自己更高标准的东西,没有什么错。
有人说这部剧根本不是凡人歌,因为哪有凡人家庭一月支出好几万,公司副总又开宝马,但是我觉得这并不影响,因为即使算是中产,也是他们通过熬时间,忍辱负重才走到了这一步,就像那伟在剧中说自己一样,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核心竞争力,这才会导致他的焦虑,也是他被辞退后无事可做的原因。而对沈琳来说,从曾经的职业高光期,到家庭主妇,到最后做月嫂,卖卤货,这些哪一点不是凡人在经历的呢?借用豆瓣上看到有人说的一句话:这是凡人歌,不是穷人歌。
还记得我开头说的这部剧的价值观跟我不太符合吗,里面有太多让人嗤之以鼻的观念,但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在想,我宁愿相信导演和编剧是故意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,从而让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,所以就像我前面所说,它虽些许刻意,但是足够真实。
如果有人最近不知道看什么,想看个下饭剧的话,可以尝试一下这部剧。
我建了个 Telegram 频道 ,欢迎来找我玩。
感谢阅读!
了解 Lumos's Blog 的更多信息
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。